地域精神
从饮马川开始
在台阶上坐看山
由饮马川到坐望山,长城脚下的山居理想绵延不绝,从一次文化信仰的探求,到如今“好好先生”的旅游哲学,放慢脚步、归心自然、诗意地栖居,是每个人魂牵梦萦的精神支撑。
四季轮换,景随时异,境由人定,设计师希望给予不同户型以独特的场景叙述主题,以多元丰沛的美,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场域的精神,回归到内心深处。所以,设计师在为本案的不同户型量身打造生活风格时,不断寻找居者的个性,以独特的审美吸引居者,而不是取悦居者的品味,在自然与艺术、人文的土壤上建构精神原乡,同时又延展不同切面下的具象场景,一切有法而不拘于定法。
1
听着风声
风儿抚过芦苇湖,半曲情诗。饮马川工程地那令人神往的芦苇荡,始终是难以忘怀的自然之美,所以设计师在秋的图景中,加入了虚实的对比,在新大陆,在旧的理想中,再次与生命相遇。
针对这一以自然为依托的设计理念,设计师希望用时间的语素,将自然和艺术串联起来,在选材、设色、装饰等方面极尽创意,营造悠长的意境。
而在这种情况下,风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成了一种艺术。设计者所选择的软饰,与风和谐地奏响——风铃与芦苇随风起舞,亭亭玉立,意境悠然。
△ 客厅 | 细腻的手做
毛茸茸、轻盈的芦苇,不仅是干的点缀,同时也在纱布画框里衍生出一种朦胧的视觉,加上小小的、深浅不一的陶土,使之成为一种空间中叮咚作响的帘幕,使之成为一种轻盈的空间。
△ 客厅 | 用手编织
柔和的色系,与秋天的芦苇形成一种浪漫的气氛,不管是视觉上还是心理上,都给人一种淡淡的磨砂质感,让它若隐若现的美释放出来。每一天的日落时分,空蒙着一道霞光,空间的诗意和美好便达到了非常高的浓度。
器物之间轻盈的诗情画意,通过状态的组合和拼接的形式的差异,产生微妙的差异。藤与木的组合,麻线编篮成了灯罩,粗犷的墨镜与鲜亮的抽象罐形成对比,整个空间场景都被明暗突出的静物画所取代。
绳结的寓意和线条的图腾,在设计师的笔下拥有了丰富的解读空间。茶空间至纯至简,在质朴茶几、麻布垫、点睛花艺、绳索小品的点缀下,更接近于茶的静谧氛围。
身为诗情画意的芦苇,意象延续至今,成为主卧背景墙的美学注脚,与空间中藤编灯饰、草编小扇、陶土矮几种自然取材与艺术演绎的完美范式。这空间里浓淡的色彩自有规则和秩序,层层蔓延开来。
△ 主卧 | 秋掠芦苇,诗情画意
无论设色层次,还是器物选材和陈设,整个空间的布局延续了与主卧一致的调性。
△ 次卧 | 器物都是一块一块的,浓淡相宜
借景庭院的小窗框,到藤编装饰与家具,别具一格的地毯,陶土和碎布拼贴在抽象版画中,无不显示出设计师在审美上的深厚造诣。
设计者通过设计丈量真实的自然、自由的审美、变化多端的艺术,在纷繁之外营造生活新意,在宽松的氛围中,治愈心灵。苇丛中,听风声,与大自然诗意相遇。
2
纯白色,宁静的诗歌
溪水潺潺,是遍野的根脉,第一个比喻春天复苏的比喻。溪水带来的泥痕,山涧滋养的花朵,是设计师取材的意象和赋形的归属。
由饮马川到坐望山,邦邦经历了文化和信仰的洗礼,自然与艺术的浸润,在设计中,设计师希望时间能慢下来,在年轮中,在艺术的岁月里,在理想的文明中,镌刻着生命的简单与丰富。
自然美与人文弹性,在设计师笔下,达到了某种微妙的和谐。客厅中空挑高的格局下,各式各样的独立挂饰构成了俯视山林溪涧的整体画面,抽象的笔法和凹凸的肌理,衬托出千回百转的意境美。
△ 客厅 | 古色古香的木纹、裂痕之中
把时间和时间分开
△ 客厅 | 纸艺的纹路
雕琢自然丰沛
由起居室挑一二级,便可说茶室是客厅静谧的延伸。
设计者以榻榻米的形式,垫上舒缓的情调和雅致的气氛,再加上木制茶桌、藤编坐垫、纸艺灯饰与扇饰、茶具与花艺,营造一种只需静静感受,便可寻到内在的惬意。
一隅的松与石景观装置,是空间呼吸的窗口,紧邻自然。
以纸浆为原料,取形于自然,溶于纸浆,形成一种立体灯饰外观,既是功能的装置,又是艺术的参照物,与墙饰版如出一辙。
由家具造型到装饰脉络,设计师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发挥到极致。
联邦对于美的一致性没有要求,在形式的自由和参差中建构出场景的亮点。
天然虚实
就在这个角落
表现为艺术的纯真与淡泊
△ 餐厅 | 山脉的走向
天然折叠
所有自然的、历史的、美好的甚至是奇异的元素或事物,在设计者的头脑中,有办法将其转化为独特的艺术来源,这是一种对美的直觉和天分。
卧房设计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纸艺,背景墙上圆与半圆纹理的深浅交织,纤长灯饰呈多个陶罐堆叠,而水母造型的艺术吊灯以丰富空间秩序,以错落的层次丰富空间秩序,静谧而安稳的格调自然。
△ 主卧 | 山花三两枝
纸灯连诗
圆圈的重叠和交叉,纸面的凹凸和印痕,在设计者的自然笔法下,融为艺术的指涉。光线的纯粹与暗影,在这里汇合,呈现自然与艺术的次序。